什么是BIM?
对于建筑行业的人来说,“BIM”这个词或许并不陌生,进入21世纪以后,BIM开始风起云涌,但是对于部分人来说,可能只是知道BIM,但对于BIM具体是什么并没有清晰的认知。今天,小编就来科普一下到底什么是BIM。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中文译为“建筑信息模型化”。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对BIM的定义从三个关键词出发"数字表达""共享""协同"。
数字表达——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
共享——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建设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
协同——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
即BIM技术具体指的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虚拟建筑,该虚拟建筑会提供一个单一、完整、包含逻辑关系的建筑信息库。需要注意的是,在这其中"信息"的内涵不仅仅是几何形状描述的视觉信息,还包含大量的非几何信息,如材料的耐火等级和传热系数、构件的造价和采购信息等等。其本质是一个按照建筑直观物理形态构建的数据库,其中记录了各阶段的所有数据信息。
BIM发展的背景及现状
国际环境:
BIM最先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发展,在政府、行业和企业的推动下已初步实现BIM技术的市场化和普及化。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BIM技术虽然起步相对欧美国家较晚,但整体应用发展速度较为迅速。受发达国家与建筑行业改革发展整体需求的影响,国内BIM技术应用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BIM技术逐步在建筑工程领域普及推广。
政府助推:
为进一步提升建筑业信息化水平,住建部相继发布了《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强调BIM的全过程应用,提出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项目以及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集成运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全国部分省市也先后推出了相关BIM指导意见。
发展现状:
就全国来看,华北、华南、华东已开始BIM技术的市场化和普及化初步推广工作,华中、西南等省市虽然起步较晚,但整体应用发展速度也较为迅速。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显示:2016年1-5月全国各施工项目个数379928个,同比增长56624%。其中东部地区施工项目个数150582个,同比增长22780个;西部地区施工项目个数121263个,同比增长21018个;中部地区施工项目个数93927个,同比增长13943个。
随着各省市BIM的推广,应用BIM技术的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企业内部对BIM技术应用率也在增加,根据Dodge Data & Analytics 的《中国BIM应用价值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上海地区的BIM深度应用企业(BIM应用率超过30%的企业)比率领先全国,达到32%,华北地区28%,华南地区26%,华东地区17%,西南地区10%。(数据来自全国350个设计和施工企业调查问卷)。
根据《报告》,相关应用率数据有三个特征:其一:目前正在应用BIM的大部分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内继续提升BIM应用项目比率;其二,大型设计和施工企业是BIM技术应用的先行者;其三,设计企业、施工企业应用率差距逐渐缩小。
国内BIM投资回报率(ROI)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回报率为盈利的企业占绝大多数,85%的设计企业和86%的施工企业认为其BIM投资回报率(ROI)为正,约有15%的企业为负或盈亏平衡状态;二,BIM应用年限较长的企业和BIM深度应用的企业,投资回报率为正的比例高。(数据源自全国350个设计和施工企业调查问卷)
以上海地区为例,截至2016年12月31日,2016年上海市新报建项目5532个,共有911个项目达到投资额1亿元以上或建筑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的建设规模,符合上海市三年行动计划中要求应用BIM技术的条件,应用BIM技术的项目数量为261个,占比29%,相比2015年BIM技术应用项目数量(162个)增长了61%。
根据调研,上海市BI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型的建设项目,具体情况如下表。
房屋建设领域(含商办、教育文化等公共建筑,商品房、经适房、公租房等居住建筑以及厂房、物流仓储等其他建筑)
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含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等交通类市政基础设施和其他非交通类市政基础设施)
其他项目(含能源项目、电力、电子信息、单建民防等建筑类型)
2016年上海地区实施装配式的建设项目共报建320个,应用BIM技术的项目共54个,占比17%。
从投资性质来看:
从项目类型上来看:
装配式建筑实施BIM技术应用的建设项目类型
居住建筑(含普通商品房、公租房、商住楼、经济适用房)
公共建筑(含商办、医疗卫生、教育文化)
(图片可点击放大查看)
BIM技术的特点
BIM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迅猛的发展,与其自身的优点密不可分。对于BIM技术特点的概括,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这样几点:
可视化——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由于建设全生命周期都是可视化的,所以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用来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协调性——协调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数据之间创建实时的、一致性的关联,对数据库中数据的任何更改,都马上可以在其他关联的地方反映出来。二是在各构件实体之间实现关联显示、智能互动。同时,还体现在各项目参与方之间工作协调方面,消除地域、设备、专业限制,真正实现高效协同办公。
模拟性——设计阶段,BIM可以模拟设计建筑物模型、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等;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可进行4D模拟(三维模型加项目的发展时间),即根据施工的组织设计模拟实际施工,5D模拟(基于3D模型的造价控制),从而实现成本控制;后期运营阶段可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如地震逃生模拟、消防疏散模拟等。
优化性——基于BIM的优化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项目方案优化:实时算出设计变化对投资回报的影响,以便业主知道哪种项目设计方案更有利于自身的需求;二是特殊项目的设计优化,例如裙楼、幕墙、屋顶、大空间到处可以看到异型设计,这些内容通常是施工难度比较大和施工问题较多的地方,对它们的优化,可以带来显著的工期和造价改进。
可出图性——BIM并不是为了出大家日常多见的建筑设计院所出的建筑设计图纸,及一些构件加工的图纸。而是通过对建筑物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优化以后,可以帮助业主出如下图纸:
1、综合管线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
2、综合结构留洞图(预埋套管图);
3、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
一体化性——基于BIM技术可进行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贯穿了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管理。BIM的技术核心是一个由计算机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不仅包含了建筑的设计信息,而且可以容纳从设计到建成使用,甚至是使用周期终结的全过程信息。
参数化性——参数化建模指的是通过参数而不是数字建立和分析模型,简单地改变模型中的参数值就能建立和分析新的模型;BIM中图元是以构件的形式出现,这些构件之间的不同,是通过参数的调整反映出来的,参数保存了图元作为数字化建筑构件的所有信息。
信息完备性——信息完备性体现在BIM技术可对工程对象进行3D几何信息和拓扑关系的描述以及完整的工程信息描述。
BIM国内应用现状
BIM的使用对成本的控制和流程管理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国内BIM的使用现状:
根据Dodge Data & Analytics(前身为Mc Graw Hill Construction)公司于2015年发表针对我国运用BIM技术之市场调查报告,说明BIM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情形。该公司于2014年进行一个月的调查,以网络问卷方式进行发送。该公司针对我国境内之施工企业与设计企业分别调查,共回收350份问卷,其中144人来自施工企业,其他260人为设计企业。
现将该调研的部分研究成果整理如下:
BIM应用案例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此前曾公开展示了一组数据,表达使用BIM系统后带来的效用:“之前我们做直上直下建筑的成本大概要1万元/平方米左右,(运用BIM系统后)我们在东二环的银河SOHO,拥有如此多双曲面的建筑,工程成本在6300元/平方米。外滩SOHO的建设中同样应用了BIM技术,预计最后成本是在总的建安成本上降低5%-8%。到2015年底,我们公司管理着的320万平方米物业,应用BIM系统2年之后能耗至少可以降低1/3。”
另据媒体报道,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曾公开表示,“早在2012年起,我们就开始将BIM技术应用于万达广场的开发建设中了。BIM将实现项目建模、碰撞检测、三维模拟分析、辅助管综设计,超预期解决了各专业协调和管线综合等难题。”
显而易见,此类企业都以持有型物业为主要特色。这也侧面显示出BIM系统的适用特点。曾几何时,中国的建筑业造成的错误和浪费有很多。通过BIM协同平台,把所有的信息都公开,这才是中国建筑业本应该发展的路径,同时这也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趋势。”王健林也曾如此表示。
BIM平台的应用
平台在信息管理、协同工作的作用日益明显,应用越来越广泛。BIM平台应用软件分为建模软件、分析软件、造价软件、管控软件、运维软件。除此之外,BIM的数字化协同工作平台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致力于实现项目中各参与方可视化协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设计管理、施工模拟、建筑性能优化、物业运营维护、项目成本管控等解决方案的圭土云,就是能够低成本、高安全性实现BIM协同的平台。圭土云的引入,将大幅度降低项目参与方数字化建设投入(如BIM),提升项目协同、管理效率与质量,逐步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管理。
通过基于互联网的BIM系统,业主可以把参建各方纳入到统一的协作平台上,系统对参建各方进行权限分配后,各方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调用、查看最新的工程模型、数据和相关项目资料,大大提升了整个项目各参建方协调配合效率。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
结语
BIM在项目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BIM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是BIM的蓬勃发展,成为建企项目精细化管理、企业集约化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不可或缺的数据支撑与技术支撑,为我国的建筑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未来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章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