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新闻详情

关于《让装配式建筑去死吧》的反驳文章,真相只会让无知去死!

      装配式建筑:最近几天,茅洪斌先生的大作《让装配式建筑去死吧》引起轰动。这样一篇对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国家标准定义、历史沿革、技术原理缺乏基本了解的情绪化文章阅读量达到几十万,并获得了很多点赞,表明了行业内…

分享到:
次浏览

新闻内容/ Field application


      装配式建筑:最近几天,茅洪斌先生的大作《让装配式建筑去死吧》引起轰动。这样一篇对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国家标准定义、历史沿革、技术原理缺乏基本了解的情绪化文章阅读量达到几十万,并获得了很多点赞,表明了行业内对装配式建筑了解不够还不是个别现象,也反映了目前的确存在某些地区不顾本地实际情况强势推广装配式建筑所造成的业界人士的抵触与反感情绪。

       本文转载:机械工业出版社建筑分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个人认为,任何人都有权质疑、批评和反对装配式建筑,我敬佩茅先生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关切的责任感和敢于发表自己看法的勇气。对装配式建筑的任何质疑声音,无论出于怎样的目的,都是好事!起码,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重视,这样才更有利于问题的推进和解决。许德民先生为此专门写了《对装配式建筑质疑是件好事》一文,大家可以去看。我这里主要针对茅洪斌先生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和具体技术细节不了解甚至于错误的地方予以回应与探讨,如有不妥之处,大家见仁见智,欢迎大家予以批评讨论。

1.装配式建筑经过验证了吗?

       无论从理论基础的各类国家标准与图集的发行(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示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及示例》《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内墙板》)等…)还是从实践的项目(国内外实际项目案例数不胜数),装配式建筑是经过验证的可靠安全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产业化中装配化施工环节的直观表现,是将工厂生产的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全流程应为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装配式建筑具有质量稳定、能耗低污染低、生产效率高、安全事故降低、劳动强度小、作业条件好等优势。

       比如:美国钢+PC挂板组合结构;新加坡:预制剪力墙+灌浆套筒;日本:预制框架+灌浆套筒;香港:PC外墙挂板+标准定型化

2.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可靠吗?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各类计算模型的模拟,多样化全方位的实体实验,通过国内外大量项目的实践,证明房屋的质量与安全是经得起考验的,技术是成熟可靠的。

       装配式建筑由于大量的部品部件都是工厂生产的,对品质的把控能力远远大于传统现浇的现场湿作业。

       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基本等同于现浇结构的抗震性能,甚至某些性能超过现浇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可以满足北京抗震八级的设防要求。

       能抗震的关键技术之一:装配式节点的连接技术。目前北京主要采用的技术70年代诞生于美国,72年传入日本,套筒被预制在构件内,另一端钢筋在施工现场通过高强的灌浆料灌浆进行连接。

       钢筋灌钢筋套筒连接技术,上世纪浆套筒连接在日本和美国得到了大量的实践,其中包括套筒应力-应变曲线、循环张拉疲劳试验,这样一个技术经过长期实验,而且经过了强震的考验,美国和日本的结论都认为它可以在高层建筑中放心大胆使用。

       另外,装配式建筑还可以通过引入隔震措施,加强抗震性能。

3.为什么还要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必要性?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基本建设重心从生产向生活转型,为了快速解决人民的住房需求,装配式大板建筑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70年代~90年代,20余年建成约1000多万平方米,占全国1/3。

       但90年代初大板建筑“突然消亡”。究其原因,一是市场要求户型多样化、装饰个性化,大板结构体系未能解决设计标准化与多样化的矛盾,造成工厂生产难度增加,成本增加;二是大板结构体系未能很好地解决防水问题,在建成 15 年左右出现了大量渗漏现象;三是现浇混凝土建造技术(如大模板技术)较快发展,农民工进城,人工成本低廉,加速了大板结构体系的消亡;四是未能及时吸收新的技术、工艺及材料。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减少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紧迫性,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建筑行业必须走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工业化道路,结合国内外的经验,采用装配式建筑是主要的手段之一。

       目前,装配式建筑的材料改进,技术进步,已克服抗震、渗漏、开裂等技术问题;装配式方式和传统现浇方式建造成本的差异逐步缩小。同时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效率和缩短工期,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噪声污染。和过去的大板楼有着质的差别。

4.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

       装配式建造方式的成本相比传统现浇方式有增有减,要视结构形式、技术体系、抗震设防水平、预制率、管理水平、项目规模等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绝对地说装配式建筑的成本高或者低。

       概括而言,装配式建筑成本增加部分主要包括:预制构件产品和运输费、现场安装吊装费、大型机械租赁费、墙板和楼板拼缝处理及相关材料费用;成本减少部分主要包括:钢筋和混凝土工程都在预制构件厂进行,减少了现场砌筑费用,减少了抹灰人工费,还减少了现场支撑和模板费。

       成本增加的原因,主要是预制构件的生产未实现规模化采购、规模化生产和规模化运输;由于目前国内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较低、规格尺寸多,被迫采用散装运输方式,运输效率低;预制构件标准化程度不同;目前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程度低;部分项目管理经验不足;产业工人不足等。

       从本质上看,装配式和现浇两种建造方式的施工工艺区别较大,建造过程不同,组织管理方式不同,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也不同,不应简单比较二者之间的“成本”。

      今后,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面积奖励、推行全装修缩短工期、技术培训产业工人、降低人工成本、建筑业营改增降低建造成本等方面降低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

      从政府的层面,相关的发文也在力推装配式建筑,这一点足以证明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虽然装配式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是我们还是坚持力推,通过参观装配式构件厂,实地考察装配式建筑,与科研院校合作,探求一条可行性的技术途径,最终实现BIM+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标准模式。

上一篇:区块链+BIM将变革建筑行业?

下一篇:虚拟建造咨询——做有价值的虚拟建造